澳洲博士
2016-07-29 15:56:06 作者: 管理員
一、教育背景
碩士語言成績: 6.5-7分。
二、留學相關費用
20000-35000生活費(本幣/年): 12000-18000
三、該國留學的優勢
1、澳洲博士3-5年,4年為主,畢業之后,雅思考到6分以上可以獲得4年的畢業生工作簽證
2、澳洲博士沒有明確的入學時間,一般是第一學期1-3月,第二學期6-8月,時間上彈性比較大,和導師溝通即可
3、澳洲的博士讀書期間打工不受限制
4、澳洲博士畢業之后簽證還可以多出至少半年的時間。
5、澳洲的博士風險等級最低,辦理簽證無需任何擔保金,簽證材料要求低
四、留學時間規劃
博士申請需要與導師溝通,一般英語要求也需要達到直接錄取的分數,加上申請獎學金截止時間較早,所以至少提前一年到一年半申請。
五、服務流程-留學方案
一、初期準備工作1、學生本人撰寫的“個人陳述”(中文版)在撰寫材料中,必須明確寫明其個人在國內的學歷背景及學業表現,在學期間都參加過哪些相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和研究工作?工作期間都參加過哪些與申請專業相關的工作?工作職責和工作業績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突出的學術成就?發表過何論文、專著或作品?參與過哪些相關課題的研究?獲得過哪些重要的獎勵?需要列出發表論文的時間、名稱、刊登期刊的名稱(此處請讓學生本人提供正確的英語專有名詞供文案參考。)?何時參加過何種學術會議或學術交流(時間、地點等)為什么要申請此專業?對所申請專業的興趣出發點源于哪里學生要申請的專業與其以前的經歷包括學習和生活有何聯系在之前所學到的專業領域中或希望申請的博士專業領域中還有哪些科研難題有待解決?如何鉆研這些難題(或哪些方面的課題令學生感興趣)未來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對個人未來發展有什么幫助,即個人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以及個人語言能力等。不需要太長,200-300字即可。2、琥珀提供學校的相關專業的導師信息以及博士研究方向。琥珀會提供相關專業的導師信息以及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學校鏈接網址,導師姓名列表,導師聯系方式等,以供前期幫助學生與學校導師溝通工作使用。3、確定兩所合適的院校,填寫完整的留學設計方案。二、博士申請流程1、琥珀收到初期的材料:整合翻譯學生提供的個人陳述(預計3-5個工作日)通過初期溝通的學習方案,所提供的導師聯系方式、琥珀以學生名義注冊郵箱、密碼,把以上翻譯好的個人陳述整合成信件的方式,以學生的名義與導師聯系,詢問是否有博士名額,以目前這種條件是否可接受“我”去做這個研究課題?(1-8周)琥珀會每日查詢郵箱,收到消息,會在當日內將信息主要內容翻譯成中文轉發學生,如需補件或者補充信息,需及時補件或者補充信息。如導師拒絕接受,需在收到導師拒絕接受通知的第一時間,通知學生,與學生溝通商議重新篩選院校及研究方向。琥珀收到學生重新轉過來的研究課題及導師研究方向,重復以上郵件溝通動作。琥珀收到導師確認可被接收,就讀博士課程的反饋后,需將導師所提出的關于學生撰寫“未來研究方向(Research Proposal)”的具體要求,如格式、字數、需包含內容等,轉發給學生,按照要求提供其“未來研究方向”。如導師對于此份材料沒有提出明確要求,則建議學生提供2000字以內的材料。(此處專業性比較強,琥珀和學生互相配合合作,最終成稿)在收到教授同意接收的信件時,琥珀會第一時間把信件中主要內容翻譯成中文,并轉發給學生,輔導學生按照教授要求:1、學生本人撰寫中文版或者英文版的proposal(研究計劃書)
2、兩封完整的推薦信(中文版),推薦人至少提供一名是教學生某一門課的老師,如果學生有工作經歷,還需要提供一封雇主推薦信。琥珀可為其進行材料的前期翻譯工作。推薦信中應包含:推薦人的背景介紹,推薦人與學生的關系。如果是教課程的老師,請寫出課程的中英文名稱。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時間?學習效果及課堂表現如何;如果不是教學生課程的老師,請說明雙方是何時、何地、通過何種途徑認識的?推薦人對學生有何印象(最好有具體事例詳細說明)該推薦人是否指導學生進行了哪些研究項目名稱及所取得的成績有哪些以這位推薦人的角度來看,他是否了解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何特長?獲得過何榮譽個人性格如何是否適合出國深造等。
3、推薦人姓名、電話、電子郵件、職位
4、學校、單位抬頭信紙、信封(推薦人需把姓名草簽再信紙的左下角及信封的封口處——騎縫簽字)
5、學位、畢業證書、成績單的公證件(本科、研究生段)
6、獲獎證書復印件(如有)
7、曾經發表論文及期刊等(如有)8研究報告及摘要在收到全套博士申請材料后,琥珀負責整理、翻譯相關材料、填表(3-5個工作日),并按照目前流程,以我公司名義直接郵寄到澳洲相關院校。由琥珀負責最終跟催。琥珀跟催錄取通知書,跟催過程中如收到學校反饋的任何信息,翻譯關鍵點并在當日轉發給學生。備注:如學生有完整的研究計劃書,可提前提供,一份詳盡的研究計劃書有助于文案與教授溝通申請或郵件發出后,如沒有回復應保持最低每兩周一次的跟進,直到收到回復。在文案與教授溝通過程中,教授隨時可能要求補充相關材料或者信息,請顧問告知學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