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港校讀研,不少內地生心中各有看法,比如去香港就是國際化讀書,能遇見來自五湖四海的碩士同學;比如去香港泡個一年兩年,能夠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等,然而真相卻不是這樣。接下來,琥珀教育出國留學機構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香港留學相關信息。
誤區一:到香港享受國際化讀書,碩士的同學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很多內地學生選擇到香港讀研是為了體驗香港的國際化氛圍,在一群香港本地生以及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同學的周圍,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然而真相是:授課型碩士班“內地化”
由于香港授課式碩士在內地“擴招”,大量內地學生涌入香港高校,原來的國際化氛圍漸漸被“內地化”所替代。
以浸會大學2008年新增設的國際新聞專業為例,第一年招收的60人中,超過55人為內地學生,香港本地學生有2人,外籍學生只有1個歐洲人和1個菲律賓人。
盡管如此,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國際化氛圍還是杠杠的。只要你主動去和周圍的香港同學、外國同學接觸,多參加校內校外活動,你依舊可以在香港體驗多元文化的交融美。
誤區二:港校一兩年,造就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
香港高校實行“全英文”教學,大多教授擁有歐美名校背景。
在這樣的環境中,應該能夠很快地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吧?
然而真相是:你要學會聽懂各式各樣的“世界英語”
香港高校里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一半以上教授的母語并非英語,而且教授主修的專業也不是英語。所以現實情況是,你在課堂上聽到的除了非常標準而且流利的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還可能聽到醉人的港式英語、中式英語、印度英語、日本英語……
這樣的英語環境下,你要適應各式英語口音,頑強地感受著各國口音的差異。
嗯,以后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英語聽力了!
誤區三:港校的世界排名先于內地名校,所以各方面的資源也會優于內地
與內地高校相比,香港一些高校在世界范圍內排名比較靠前。
但是,最新發布的2017年TIMES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顯示,北大清華躍升至29、35位,領先于排名43位的香港大學。
雖然香港高校的整體實力比較高,但國內高校水平也在逐年上升。
另一個真相是:港校一些專業實驗設施是短板
像香港大學這樣的名校在師資力量、理論水平等方面的確是實力雄厚,但也并不是面面俱到。由于場地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港校的一些專業的實驗設施會差一些。
對一般的理工科專業來說,實驗至關重要。
由于這些年國家對科研投入增加,內地的實驗設施會比較先進、完備。
因此,香港讀研的一些理工科研究生會選擇到內地做實驗。
誤區四:香港就業機會多,畢業后就業不愁
一份關于港校讀研的調查問卷顯示,有22.48%的人去香港讀研是因為覺得有機會“留下來”。
香港商業氛圍濃厚,金融業發達,不少赴港進修商科的內地學生都帶著一份“畢業后擁有一份好工作”的期待。
然而真相是:“留港工作”并不容易
香港特區政府2008年就宣布,所有內地生畢業后可以留港12個月,期間可工作或就學。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城市,香港對來自世界各地、各個階層的人給予了最大的包容和公平的對待。
但畢竟香港是一個容量有限的城市,想留下來并不容易。
根據在港內地畢業生聯合會的統計,每到一年的畢業季,留港工作的內地學生不到一半,畢業三年后又會走一半,最后真正待夠七年,拿到香港戶口的內地學生不足兩成。
對內地生來說,粵語是一道攔路虎,工作簽證則是另外一道。
據了解,按照香港本地的法規,如果公司聘用了內地學生,就要為學生辦理工作簽證,期間免不了出錢出力,很多公司都會覺得麻煩。
另外,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留港工作其實已經不像上個世紀般具有那么大誘惑力了。
像北京、上海這樣的文化經濟中心,提供廣闊的就業環境和良好的就業機會,很多內地學生在香港碩士畢業之后,都選擇回內地就業。
了解香港留學的誤區和真相以及優劣后,各位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未來職業規劃,全面考慮、制定留學計劃。做好全面規劃,才能走上人生巔峰!
推薦閱讀:英國留學公認教學質量高的十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