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疏影、童謠、毛曉彤等人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正在熱播,該劇播出期間,身邊很多朋友都被童謠飾演的全職太太顧佳圈粉。
顧佳為了兒子入讀國際幼兒園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搬到了高檔小區的學區房。晚上,顧佳一家圍坐在一起吃晚餐,談到兒子的教育,顧佳想給兒子找最好的幼兒園,接受最好的教育。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好的教育環境,教育資源,會帶給孩子更多的機會。正因為如此,很多父母讓孩子在初中階段留學,增長更多的見識開闊視野。作為留學熱鬧國家,擁有悠久歷史的英國私立中學就成為首選。
說起英國中學,人們多會想到身穿得體校服、舉止大方的翩翩少年,想到綠草如茵的校園里古老的校舍,當然還有GCSE、A Level、Sixth Form這些英式學制里才會出現的術語。
那么,在校服和建筑等這些顯性的標志之外,英式教育還有哪些隱于表象之下的精髓?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
寄宿制
在英國,寄宿學校歷史悠久,且最初多為單一性別的男校、女校,男生學經世之學,女生們則更多的是學藝術、音樂、法語、拉丁語等更貼近美好心性的學科。
設立寄宿學校、尤其是寄宿制男校的初衷,是為國家培養能闖蕩四方的好男兒。。從寄宿學校出來的畢業生往往更獨立、有更堅韌的意志。而且,盡管學校環境相對單純,但仍然是一個小社會,學生們需要學著和一群人相處,也要學著去處理那些原本并不喜歡的事。
寄宿學校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投入到他們感興趣的領域。在威雅,從下午4點到晚上10點的這段時間內,中學階段的大部分學生大概會花一個多小時在學習學科知識上,其他時間就可以參加體育、音樂、藝術等活動,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運動
在英國中學,重視運動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這與當時學校的培養目標有關。最初,學校希望培養的是身體強健、意志堅韌的男子。而如今,在頂尖的英國私校,學校會提供種類相當豐富的運動供學生選擇。在威雅公學,也有多達30種體育項目能滿足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就是珍視孩子的每一個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掘他們的潛能,而不是只盯著一點卻忽視其他方面。包括學業、創意、獨立、社交能力,等等。
盡管英美兩國都認同全人教育,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有著不同的路徑。以課程為例,兩者就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英式學校多采用GCSE/IGCSE+A Levels的體系,美式學校有Common Core和AP,相對而言,也有更多的IB學校。
英國中學的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勇氣、能創造、敢于決斷的人,具備堅持不懈和誠實正直的品質,當然,還要有與人交往的能力——畢竟,即便你在A Level中拿了4門A+,上了牛津,如果不會與人打交道,也還是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