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適應留學生活?
2016-07-28 16:04:31 作者: 管理員
從小學升入中學、再從中學升入大學,孩子都要進行調整和適應,因此“適應”無處不在。出國留學只不過是人生中的眾多適應之一,由此使他們產生孤獨感等負面情緒是非常正常的。這種不適應主要來自全新的語言環境和生活環境、陌生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那么如何適應留學生活呢?
盡快適應留學生活方式一:幫助自己迅速建立自信。為了更好地適應異國生活,留學生首先要學會從自身尋找優勢,回憶自己的成功體驗,從中吸取積極的元素和心態,將自信心重新調動起來。其次,留學生可以采用與自己辯論的方式,換個角度看問題,減輕心理壓力。
適應留學生活方式二:主動尋求幫助。留學生還應主動尋求社會資源的幫助,如父母、親戚、同學、朋友、老師等,這些社會資源既能提供物質支持,也能提供情感支持。很多學生出國留學,都得到了父母或親友的資助,這屬于物質支持;遇到困難時向他們訴說宣泄,就像回到一個安全的港灣,因為他們在情感上永遠包容你、支持你。
同時,雖然每個人都有優勢資源,如成功經驗、知道如何換位思考、社會資源等,但只有充分使用才能彰顯它們的作用,達到積極適應異國生活的效果。
適應留學生活方式三:求同存異,尊重他國文化。最理想的適應狀態:保持原有文化 認同他國文化
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都即將從一種語言文化背景進入到另一種語言文化背景,這涉及到文化融入狀態的問題,并關乎留學生適的好壞。根據文化融入的方式,可以分為整合方式、分離方式、邊緣方式和同化方式。其中,整合方式是最理想的適應狀態,即學生既保留原有的中國文化,對留學國家的文化也持開放認同的態度,同時與其它文化保持一種聯系
適應留學生活方式四:與寄宿家庭建立親密關系,多結識同學老師。要想達到最理想的適應狀態,跟留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有很大關系。心理學研究顯示,家庭環境的親密度、娛樂性和組織性與孩子的適應能力呈正相關,即家庭成員之間彼此關心、彼此尊重,習慣采取民主的態度共同處理問題,對孩子適應異國生活非常有幫助。此外,學校的環境因素也會對學生的適應產生影響,如提前了解學校信息、與同學和老師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都對更快更好地適應異國生活有增益作用。
熊孩子出國了,我們怎么辦?夫妻相互支持 共同適應“空巢期”
從孩子出生到將其撫養長大,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了一種非常親密的依戀關系,它能為彼此提供強大的支持和幫助。但當孩子即將出國,這種關系被打破,很多家長就會產生分離焦慮,大多表現為思念和擔憂。從心理學發展的角度上講,此時父母將再次進入二人世界,但這與沒有孩子的那種二人世界給人帶來的感受完全不同,因此被稱為“空巢期”。
這時夫妻之間要彼此發揮互相支持的作用,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富有張力,避免胡思亂想,才能更好地共同適應這個時期。另外,她還建議家長避免在心理上綁架孩子,如“要是你不這樣做,我就會怎么樣”,這樣會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因為“愛原本就是做出來的,人們在表達的同時,更多體現在行為上”。通過以上兩種方式,家長可以讓讓自己的生活慢慢恢復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適應孩子出國留學期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