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分數至上”的心理狀態在國際上仍然是罕見的。滿足于高考成績,滿足于大學(本科)成績,滿足于雅思成績,滿足于國外留學成績,中國人從國內到國際的學習軌跡,其實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分數鏈”。現在,琥珀教育出國留學機構小編,為大家說一下英國留學考試相關問題。
一、英國大學的考場作弊
高考作為應試教育的核心環節,考察的其實是學生“復印”“輸出”老師圈定的備考內容的能力,本質上說與科舉的效果差不多。高考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遠,隨著時間的沉淀而歷久彌新。如今,它巨大的慣性已經深刻地延續到中國人海外留學的生存方式中。其中一個重要“益處”在于,經歷過高考的折磨和歷練,中國學生的“考試免疫”能力顯著提高,在英國留學中尤其得心應手。
若干年前,去英國留學時,考試的地點是學校的教堂(Chapel)內。莊嚴肅穆的大廳里擺上百余套課桌椅,空蕩蕩的,仿佛大海中散布的珊瑚礁,彼此間隔很大,這一定是大學與神預設的局,讓考試的人心生畏懼,比起中國的考場要更像地獄般森嚴。
不過,再難的事兒,也難不倒“久經考場”的中國學生!
二、再難的考試也難不倒中國留學生
偏巧英國留學大學的考試,“科舉”味道很濃,正中中國學生的下懷。一般是“5選3”的論述題(5道論述題,選其中3道),在商科專業(尤其是MBA),一般是3個案例分析題,即在2.5至3小時內完成3篇小論文。當然,“5選3”并不是讓大家準備5道題就行了,任課教師給出的備考范圍至少是10個題目,而深諳考試規則的中國同學,為了提高效率,“創造性”地引入了高考備考體制。
英國大學的任課教師絕不會像國內高中老師一樣,辛辛苦苦為大家圈定考試的知識點,然后再接再厲地大劑量使用“題海戰術”。因此,中國留英學生自力更生,而且采用了集體主義原則,在中國人內部形成了“考試統一戰線”。相比單打獨斗的西方人,我們中國人的備考方式一定是高效的。
以當時我所在的MBA班里5個中國人組成的團隊為例。10個題目下來后,大家先按各自所長每人“承包”2個,“包產到戶”后,分別從課本中找到答案要點,用英文串成一篇微型論文,然后在“委員會”會議上提交答案,經過所有人二次審議、修改,固定為答題梗概的標準思路,以備每個人再回去用自己的英語固定為自己的答案,避免抄襲的風險。
三、備考有學問
另外,中國人慣用的猜題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將10個題目篩選出5題,作為應急備考范圍。所以,留學中,盡管中國人的作業水平往往不如西方人,但考試成績卻旗鼓相當。按說英國教育“寬進嚴出”的體制還是很嚴格的,但還是讓中國留學生鉆了考試的空子。“應試教育”的行為方式不折不扣地延續到了國外!
在英國,作業、考試成績屬于個人隱私,但每當成績發下來時,中國學生最津津樂道的仍然是誰得了多少分,其鉆研精神遠遠勝過小組討論和課上發言。
當然,中國人在分數上的“攀比”確實也是對英式評分體系的不適應。
記得第一次作業成績發下來,我才得了55分,相當于C,當時中國人的慣性思維給自己的暗示是:不及格,很丟人。于是我也下意識地向旁邊同學的成績單瞟了過去——60分左右的很普遍,得到D才算是不及格。原來,英國教育嚴格要求的傳統使作業和考試的成績被人為壓低,一般情況下,取得70分就可以評A,85分以上可以拿到A+。
四、分數在英國人和中國人的文化語境中是不一樣的
即使如此,中國人“分數至上”的心理狀態在國際上仍然是罕見的。滿足于高考成績,滿足于大學(本科)成績,滿足于雅思成績,滿足于國外留學成績,中國人從國內到國際的學習軌跡,其實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分數鏈”。
推薦閱讀:英國留學入境材料需要準備哪些?